室内设计联盟 

 24高清案例 新媒体课 素材严选 设计师证书申报通道
理念与手法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——透视青年设计师陈彬的餐饮空间语言走向

满登

   笔者在去年出版的《亚太名家设计解读》书中曾形容青年设计师陈彬是圈内横空冒出获奖密度最高的人,还不是一般的奖项。那时他在设计圈还名不见传,没有多少人了解他……

   今年6月底去武汉做论坛,笔者特别关照武汉承办方一定要通知他到会,并请他做论坛嘉宾。论坛完毕陈彬请笔者去他公司去考察,没想到他又有两个设计作品荣获国际奖项。一个获2010“金指环”餐饮金奖,另一个入选英国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Interior Design Award。

   不到半年,同一时间连续拿两国际奖项,让陈彬的知名度迅速扩大而成为业内当红设计师。时过境迁,现在他接到很多邀请,不是采访,就是出席活动,他面临的是另外一场“战争”的考验,另外一场对于荣誉的检阅。很多年轻人都经不起荣誉的“捧杀”,很难想象面对掌声、鲜花和闪光灯的诱惑,他是否很清醒?笔者不仅是个专栏作家,更是一个设计研究评估者,也是民间新闻记录的观察者和传记者。那么,陈彬的作品是因为什么东西打动了国际评委?他的作品和同年龄层的设计师作品比有什么可贵的地方?同样都是青年设计师,接受同一种文化教育,享受同一个市场的甲方模式接洽,为何他的东西老是获国际奖项?他是否有美中不足?这里肯定有深层次的原由……

教授级的设计师

   陈彬是武汉理工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,教的是动漫课;可想而知,如没一点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干得了这活?同时又是武汉后象设计公司的掌门人,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是个教授级的设计师,如今在中国设计圈一边执鞭教书,一边还能在设计一线做设计的设计师为数不多。他告诉笔者,他非常喜欢教书育人的工作,要给学生一碗水,自己必须要先有一桶水。为了这一桶水的份量和质量,他通常愿意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知识的“水源”和修行的“水源”。他读的书很杂,喜欢研读设计以外的书,通常他会在做好概念设计后拿给合伙人讨论,他认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向不可能总是百分之一百正确,尽管他的合伙人分工不是设计管理,他仍然坚持每个设计构思都要通过他们的讨论检测关。教授、教授、又教书育人,又传授知识,这种双重的压力和责任,让陈彬从来不敢懈怠自己的职称,他自己已习惯在两个时空穿梭,一个是学校,一个是公司,两点成一线,两个空间的切换,让他尝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甜头,他不认为他自己有多聪明,有多少才华,心——静的像水样平静……

   他喜欢学校的学术氛围,喜欢学院的彬彬有礼,喜欢校园的相互尊重,那怕你是一个清洁工也会得到他的问候。他非常享受在学校人与人之间的一视同仁,他觉得大学是当下社会仅存的“净土”之一,说什么他也舍不得离开这块“净土”。他的性格非常鲜明,他就是不喜欢也不适应当下社会和市场的复杂性和浮躁性,更不适应应酬到人情往来。他不由自主和这个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,仿佛只有学校的空气才能让他自由呼吸,感受设计创作的自由……

   噢,原来陈彬的内心世界是渴望像校园生活的平静,他将这一份平静顺其自然地带入他的作品。

静谧的语言源泉

   我们先观摩他的“所好轩”餐饮空间……

   其实他这个作品语言构成只有两个颜色:紫色和红色。因他对中高档餐饮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好,如果说他的空间底色还有富贵的取向,他仅仅取了紫色的背景渲染后,再点缀几个中国红的鸟笼而已,就是那么简单。富贵的含义能否用通俗而又高雅的元素表达出来,这是一个矛盾体,但看上去又是如此的和谐,更没有过多的装饰语言。即便有陈彬也能克服自己的荷尔蒙和表现欲,这也许是他和他同一年龄层设计师在做方案表现上最大的区别。他设计的扁钢铁艺屏风非常注重扁钢图案的趣味性和不确定性,设计师在做概念设计中,一个是可控可遇,一个是出乎预料的地方,那就是空间某个场景的不确定性……他也许未料到在垂直的扁钢排列秩序中,那弯曲的连接点在灯光的照耀下居然变的像宝石一样闪烁,在中国红鸟笼灯的点缀下,形成了一个非常经典的画面,令人百看不厌。有一些画面是他在前期概念构思中,就能把握住有几个场景是可控可遇且能够打动人心的,这也是陈斌做设计的秘密武器,他知道空间运作的基本规律,也知道空间运动的高潮是如何构成的……

   有时候,当你的空间属性找到一个透视点,灵性就会打动欣赏者眼光。罗丹曾说:“凡是美的东西都有美的形态和内涵,凡是俗的东西都有俗的形态和内容。”其实,笔者也在做设计,做设计研发。笔者有一观点可以和大家分享,在做设计之前做“加法”;一旦下手,就必须做“减法”。即便是以软装陈设见长的设计也要控制,点到为止。做前与做后是绝对是不同的二个境界,前者是收集和梳理,后者则是控制和点到为止。如果将前者比喻成生活体验,后者则是艺术提炼。

   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青年设计师老是过不了这个关,不知道什么是取舍,也不明白取舍对设计的影响有多重要。这与设计师本身品质没有任何关系,当然这与人的修养,学识和境界有关。

   另一个作品是“武昌城”……
    这个作品从手法上分析和上面的“所好轩”空间没有太大的区别,如果说两者之间还有些语言构成的不同,这就是空间的主题方向和空间的语言走向不一样。前一个作品是叙述空间的纯粹、内敛和沉淀,用最少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想象,有一种静谧的气场能量在挥发着,让进入者马上能够安静下来……后一个作品同样是叙述空间的纯粹美,但叙述的方法要比前一个更讲究,讲究什么呢?

   笔者注意到此空间的构思既有日本的枯山水元素,又有中国画的留白概念,同时,还有一种灰空间的情趣,能将空间做到“空”是设计的最高境界,他似乎也有这样的追求。他试图将这三个元素捏在一块“发酵”,使此空间聚焦到一个有趣味的东方形态核裂变,这里面显然是将提炼的元素信息给压缩了,但有趣的是你在阅读空间时,空间会释放很多信息……既“形”是东方的,中国的,“意”也是充满着中国写意的,风趣的,可谓“形意东方”。显然他这个作品的语言走向是受上海璞丽酒店风格的影响,可贵的是陈彬将这种影响揉进了自己设计过滤系统,也就是说他并没太直接模仿,而且融合自己的文化诉求消化后而产生的一个东西,这就是融会贯通,举一反三。这也是陈彬近两年在设计实践中悟到的东西,悟性——是检验设计师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,笔者以为他已渐渐走向成熟,走向理性空间,尽管这个作品走廊两边的立面做的太散,分割太平均,包括射灯投光的呆板,但总体上说还不失为一件好作品……

陈彬似乎“卡”在了这一关……

   然而,尽管他的心态平静如水,悟性也不错,可是他也不能十全十美,毕竟他还年轻,比起入选《亚太名家设计解读》一书的作品,以上两个作品显然在设计构思的主题方向把控上有明显的进步,最可贵的是,他在语言构成的修辞手法上也日渐功力,手法也日渐成熟。但在空间属性的自然归属最佳定位空间上还有不少提升的东西,比如空间主旋律、韵律感和节奏感还可以控制的更好一点,即便有重复的“节拍”,高明的作曲家都知道如何将它们切入主旋律的节奏上隐藏起来,切入手法之高明是一般人不可想象的。灯光的精确定位与灯光的强弱对比关系除了应用灯光要点到为止,其他辅助灯光和背景灯光也要服从灯光系统的统一布局,如果将靠后墙界面的高位书架背后的灯光控制的再弱点,再暗些,恐怕整体的光环境和光的韵律感会更美妙一些,尤其是界面的一些软装铺设,以及地砖铺设细节做的不够整洁和干净,也是影响整体美的一个因素。

   当然,对于陈彬而言,好像也在这个关节点难于逾越,是不是可以这样说,陈彬的设计已到了一个“瓶颈”的节点。有时候一个跳高运动员要超越1㎝都很困难,这个时候不是拼技术和经验,而是拼一种思想和境界……其实,这样对一个青年设计师要求未免太苛刻,然而假如你想在某一个设计领域做到一个境界和高度,做到某个设计领域数一数二,笔者的要求是不高的。如论技巧和技术这很容易复制,这活难不倒国人,但若论设计理念和设计构思却无法复制。理念和构思是连接设计管道背后面的思想库,只有思想的高度,才有作品的高度。依我看对陈彬的判断和分析,他早就找到了设计的进口和行走路线,也似乎找到了设计可表现的元素源泉,甚至知道如何克制自己的表现欲,可以把空间做的曾相似的纯粹和味道,但他仍然没有找到设计境界的出口……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
 

 

 24高清案例 新媒体课 创业课 设计师证书申报通道

hhhh00

积分:915

私信

全部评论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官方推荐 上一条 /1 下一条

加微信群

只欢迎设计师加群,做广告的一律不允许,加群请先加微信:snsjlm8

官方微信

关注微信锁定精彩,每日推送精选案例或资讯,公众号:snsjlm!

我要设计

如您需要设计,免费为您对接最适合您的设计师,电话:15011229364!

设计证书

打通协会设计认证通道,提供证书申报服务,微信:13436879894!

  • 联系客服
    •   QQ 44247496

    •   13693232461
    • 工作日:早9点晚6点


      备用联系:15011229364(电话/微信)

  • 二维码

    官方微信/小红书

    关注室内设计联盟

    •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

      关注本站公众号
    • 小红书

      关注小红书
  • 发布
  • 收藏
  • 签到